首播:
CCTV-1
7月1日19:38
CCTV-新聞
7月1日19:38
重播:
CCTV-新聞
7月2日03:45
CCTV-新聞
7月2日05:45
視頻截圖
視頻截圖
視頻截圖
就在世界杯賽場如火如荼的時候,在深圳集訓的中國男足,在一場熱身賽中又輸給了馬里??粗髀纷闱騽怕迷陧敿壻愂轮锌v橫馳騁,很多球迷再次打開話題:為什么中國足球總是“特能輸”?中國足球如何走向世界?有一句話喊了很多年,叫“足球要從娃娃抓起”,可如何抓,怎么抓?孩子的學習和鍛煉該如何兼顧?下面這個故事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(fā)。
武漢市新合村小學課后正舉辦一場四年級足球聯(lián)賽,雖然都是10歲左右的孩子,可是比賽很精彩。場上,球員們踢得有模有樣,非常投入;場下,雙方的啦啦隊員們不停地吶喊、助威。在這里,各班級、年級、學校都有自己的足球隊,這樣的比賽也幾乎天天都有。孩子們從足球中不僅得到了健康與快樂,也會有很多其它收獲。
陳俊健入校后各方面表現(xiàn)良好,學習成績也不錯,可就是容易沖動的個性,讓他在同學中顯得很不合群。二年級時,學校足球隊招收隊員,老師和家長都希望他能去鍛煉一下。剛進球隊的時候,小俊健感到很不適應,經(jīng)常會與隊友們發(fā)生矛盾。最初,因為不太合群,小俊健很少有上場的機會。而球場上,他的隊友們卻在盡情奔跑,失誤了,大家互相鼓勵,勝利了,大家攜手歡呼,這種團結協(xié)作的氣氛也感染著場邊的陳俊健,他也開始學著去包容隊友、嘗試鼓勵他人。雖然個性的轉變需要時間,但小俊健身上漸漸地已經(jīng)有了變化,跟同學們相處,脾氣少了很多。因為進步明顯,今年,被同學們一致推選為體育委員、三好學生。
新合村小學坐落在一處擁擠的居民區(qū)內,學校場地也不大,可是足球作為一項學校的傳統(tǒng),在有限的場地里卻堅持了40多年。走進學校,會發(fā)現(xiàn)這里的孩子們大多穿著球衣、球鞋來上學;課間活動,同學們涌向操場,大多也在踢球嬉戲;甚至連課間操,老師和同學們也跳的是足球啦啦隊操。其實,新合村小學只是一所普通的全日制小學,并不是專業(yè)的足球學校。
學校希望孩子們能通過足球樹立起最淺顯的團隊意識,規(guī)則意識,以及面對挫折與失敗的勇氣。讀好書、踢好球、做好人,這是新合村小學的校訓,可是踢球對學習能起到促進作用嗎?張億是四年級學生,剛入校的時候,很少會按時完成老師的作業(yè),學習成績一直不理想。前不久,張億報名參加了足球隊,雖然他口頭上承諾說不會影響學習,可一踢起球來,就經(jīng)常把學習的事情拋在腦后了。為這事,班主任和體育老師操了不少的心。老師告訴他,如果不把學習搞好就不能參加訓練。
能在校隊里訓練,對于孩子們來說,是一件很光彩的事。一次被停訓,幾次被停訓,漸漸地,張億明白了一個道理,不認真聽講,不完成作業(yè),就不能好好踢球。孩子們表示,現(xiàn)在知道,不寫作業(yè)是很違反規(guī)則的事。
踢球要講規(guī)則,學習也要講規(guī)則,想不到,這些不到10歲的孩子竟然從足球中懂得了這個道理,逐漸養(yǎng)成一種自律行為。40多年的足球傳統(tǒng),不僅讓孩子們得到了健康、成長與快樂,也因為自小足球興趣的熏陶,培養(yǎng)出不少足球人才,從這里,先后走出34名國字號足球隊員,這在全國都很少見。
采訪快結束的時候,恰好是四年級足球聯(lián)賽的決賽,一班在三年級的時候就是年級冠軍,這一次,也是抱著必勝的決心。兩個班的同學老師都在場邊為自己的球隊加油,進球了,雀躍歡呼,失球了,跺足惋惜,歡樂和緊張的表情都寫在稚嫩的臉上。比賽最終打平,踢點球,一班輸了。
班主任彭老師告訴孩子們:“我們贏得了這么多次了,偶爾輸一次是很正常的,下一次還有機會。”
現(xiàn)在,學習還是踢球更像是一道單選題。學習,被家長、學校甚至整個社會無限放大。但其實,學習知識與體育鍛煉并不矛盾。孩子可以在球場上收獲快樂,可以在快樂中促進學習。除了成績,健康的身體、健全的人格,對孩子的發(fā)展更為重要。德智體全面發(fā)展,是素質教育的應有之義。